返璞归真,是指摒弃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和天真状态。
返璞归真这个梗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战国策·齐策四》。据说,在战国末年和秦汉时期间,有一些史官和游说之士记录下了许多文稿、史料,这些资料后来经过西汉学者刘向的整理,成为了《战国策·齐策四》这部著作。而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典故,“齐宣王见颜斶”。这个典故讲的是齐宣王问颜斶:“你是斶前还是王前?”颜斶回答:“夫斶前只是追逐权势,而王前则是追逐士谋;让斶追随权势,还不如让王去追随士谋。”王听后很不高兴,问:“是王贵还是士贵?”斶回答:“士才是贵的,而不是王。”王生气地说:“我有什么好说的?”
这个典故中的“返璞归真”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让颜斶归隐农村,回归质朴的生活状态。这种返璞归真的状态被后来的人引申为摒弃虚伪、回归真实的意思。从此,这个典故成为了返璞归真这个梗的起源。
想要正确运用返璞归真这个梗,我们就需要在社交生活中摒弃虚伪,保持真实。例如,当朋友问你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时,你可以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掩饰真实的感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保持真实的交流,避免伪装和虚伪的关系。另外,相关的梗还包括洗尽铅华和矫揉造作等,它们都与返璞归真有关,都是希望摒弃虚伪,保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