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春心一点暗通犀”的出处是哪里

“春心一点暗通犀”的出处是哪里

“春心一点暗通犀”的出处是哪里

春心一点暗通犀”出自宋代徐大受的《崖桂花》。

“春心一点暗通犀”全诗

《崖桂花》

宋代 徐大受

重重帘幕护金猊,小树花开带麝脐。

寒色十分新疹粟,春心一点暗通犀。

香延棋畔仙人斧,影射灯前太乙藜。

从此再周花甲子,伴公长醉玉东西。

《崖桂花》徐大受 翻译、赏析和诗意

《崖桂花》

徐大受

重重帘幕护金猊,

小树花开带麝脐。

寒色十分新疹粟,

春心一点暗通犀。

香延棋畔仙人斧,

影射灯前太乙藜。

从此再周花甲子,

伴公长醉玉东西。

译文:

重重的帘幕保护着雕塑的狮子,

小树上的花儿开着带有麝香的蕾。

寒色是那么地红如新疹的粟,

春天的心灵只是有一丝古怪的暗通灵性。

香气扩散到棋盘旁,仙人亦在斧劈之中,

夜影映射着灯前的太乙藜。

从今以后再数数丙申年,

与公相伴,长醉于玉器的东西。

诗意分析:

《崖桂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触的诗词。诗中以崖上桂花盛开为切入点,以寓意深远的方式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以\"重重帘幕护金猊\"来表达桂花的珍贵,将其比作珍奇的雕塑狮子。其后的\"小树花开带麝脐\"则以婉约的方式描绘了桂花的芬芳,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诗中还通过\"寒色十分新疹粟\"表达出桂花的鲜艳之美,与春心的神秘相呼应,展现出内心情感的妙趣。

整首诗中,作者以寥寥数语,巧妙地描绘了桂花的美和神秘。通过桂花的意象,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在最后两句\"从此再周花甲子,伴公长醉玉东西\"中,\"花甲子\"寓意着人的一生,\"伴公长醉玉东西\"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与他人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

《崖桂花》通过对桂花的描绘,以及与春心、香气的关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整首诗用典雅细腻的词汇描述了桂花的美和神秘,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特有韵味。同时,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整首诗情绪平和,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内心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