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遭鞭与笞”的出处是哪里
“几遭鞭与笞”出自宋代戴表元的《书叹七首》。
“几遭鞭与笞”全诗
《书叹七首》
宋代 戴表元
五生因缧绁,刘子急徽追。
舒叟挈家走,几遭鞭与笞。
我无三人辱,阖门但穷饥。
饱死世更多,徒忧何以为。
敢作小夫叹,聊为才士悲。
《书叹七首》戴表元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书叹七首》是宋代诗人戴表元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书叹七首》
五生因缧绁,
刘子急徽追。
舒叟挈家走,
几遭鞭与笞。
我无三人辱,
阖门但穷饥。
饱死世更多,
徒忧何以为。
敢作小夫叹,
聊为才士悲。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时世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五代时期社会的混乱和法律的虚弱,以及一个普通人家的生活苦难。诗人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反思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时代和人生的忧虑和悲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诗人以个人的视角,通过描写五代时期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遭遇,展示了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对普通人的影响。诗中的\"五生因缧绁\"、\"刘子急徽追\"、\"舒叟挈家走\"等描写具体事件的词语,使诗词生动有力。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痛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从\"我无三人辱,阖门但穷饥\"到\"饱死世更多,徒忧何以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困境的思考和无奈之情。最后两句\"敢作小夫叹,聊为才士悲\",表明诗人以自身的遭遇和感受,代表了广大普通人的心声,也反映了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示了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时世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人生命运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