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迢迢碧玉流”的出处是哪里

“迢迢碧玉流”的出处是哪里

“迢迢碧玉流”这词儿一听就让人想到那清澈如碧玉的河水,仿佛能听见它在夜色中轻吟。出自宋代黎廷瑞的《糖多令》,这诗可不只是写景,更是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你说,这江水迢迢,像不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诗中提到“虽有酒,奈何秋”,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如酒,岁月如秋”吗?酒再好,也挡不住秋天的凉意,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时光的流逝。这不让人想起那句“岁月不饶人”,我们在享受当下时,是否也该想想如何让这些美好停留得更久?

再看“呼月出云头,问渠能饮不”,诗人想和月亮老人同游,可月亮老人却不买账。这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无奈吗?我们总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却未必都能实现。但话说回来,就算月亮老人不来,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创造点乐子呢?像诗人一样,笑看人间,自得其乐,岂不是更好?

总之,《糖多令》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追求与无奈。与其感叹时光流逝,不如学会在每一个“碧玉流”的时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

“迢迢碧玉流”的出处是哪里

“迢迢碧玉流”出自宋代黎廷瑞的《糖多令》。

“迢迢碧玉流”全诗

《糖多令》

宋代 黎廷瑞

月涧禅师不应,放棹东湖,夜色皎然。

见心用龙洲少年游韵赋词,因次韵

回棹百花洲。

迢迢碧玉流。

听笛声、何处高楼。

如此江山无此客,虽有酒、奈何秋。

呼月出云头。

问渠能饮不。

笑人间、元自无愁。

可惜月翁呼不出,呼得出、载同游。

《糖多令》黎廷瑞 翻译、赏析和诗意

《糖多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黎廷瑞。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糖多令

月涧禅师不应,

放棹东湖,夜色皎然。

见心用龙洲少年游韵赋词,

因次韵回棹百花洲。

迢迢碧玉流。

听笛声,何处高楼。

如此江山无此客,

虽有酒,奈何秋。

呼月出云头。

问渠能饮不。

笑人间,元自无愁。

可惜月翁呼不出,

呼得出,载同游。

译文:

月涧的禅师没有回应,

我放下船桨在东湖上,夜色明亮。

看见心灵运用龙洲,年轻人游赏并创作诗歌,

为了接下来的韵脚,我驶向百花洲。

迢迢碧玉般的流水。

听到笛声,那高楼在何处?

如此美丽的江山没有了这位客人,

尽管有酒,却感到秋意无奈。

呼唤月亮从云头升起。

问你,渠道是否能一饮而尽?

笑看人世间,本是无忧无虑的。

可惜月亮的老人无法呼唤出来,

如果能呼唤出来,我将与他同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诗人在东湖上划船的情景,寄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月涧禅师的无应,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期待与禅师交流的心情,但未得回应。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在东湖上观赏景色和遇见少年游韵赋词的情景,表现了对年轻人才华的赞赏和自己的创作心境。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江山美景的赞美,但也感叹没有了共同欣赏的客人。尽管有美酒相伴,但秋意已浓,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无奈。

最后两句以呼唤月亮的老人为象征,表达了诗人与月亮老人共同游赏的愿望。然而,诗人感叹月亮的老人无法呼唤出来,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奈。

整首诗词以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词运用了音韵和意象的运用,使诗句优美流畅,具有音乐性和意境感,给人以美好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