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春秋战国指的是哪个朝代

春秋战国指的是哪个朝代

春秋战国指的是哪个朝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具体时间跨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但一般认为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前403年)

春秋时期是东周的前半段,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标志着周王室实力大减,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形成了所谓的“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包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这一时期因孔子修订的《春秋》而得名,该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紧接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476年(或前453年、前403年),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标志。这一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生产力与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飞跃的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导致了青铜器的逐渐退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经济变革还包括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些变化加速了社会的转型和统一进程。

总结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不是一个单一的朝代,而是包含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统一之前的大分裂时期。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03年),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周室在平王东迁后实力大减,没有足够的威望号令诸侯,因而形成春秋初期之局面。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春秋霸政形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当时齐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于表面上仍获尊重。 春秋时期因孔子修订的《春秋》而得名。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东迁到雒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春秋战国 SpringandAutumnPeriod 商丘、宛丘、陶丘、新郑、临淄、曲阜、少梁等 长勺之战、泓水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得名于鲁国史书《春秋》这一书名。 这部史籍,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共计240余年的列国史事。 相传孔子曾对《春秋》进行过整理和删订。 缘此之故,这部被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称为“断烂朝报”的典籍,名声大振,身价百倍,得以列为“五经”之一。 但是,后人所说的“春秋”时代概念和《春秋》这部史籍的起讫年代,其实并不一致,它的上限,通常被确定在公元前770年。 就在这一年,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一带)的周王室,在经历持续不断的内乱和血雨腥风的外患双重浩劫之后,不得不在晋、郑、秦等诸侯的护卫之下,辗转向东迁徙,定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后来的人们,一般以这一年为春秋时期的肇始。 至于春秋时期的下限(也即战国的上限),古往今来人们的看法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而作划分的,譬如,以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春秋终结的绝对年代;也有以《春秋经》记载所止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截止的具体标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比较倾向于采纳自《史记》问世以来较为通行的观点,即以公元前476年为春秋与战国两个历史阶段的分界线。 按照这一划分,春秋时期历时近300年。 [1]。 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 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 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一是动态性。 社会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前进,这是历史演进的根本属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里,这种动态变革的规模、范围、力度以及影响往往会有特别强烈的表现,而春秋正属于这样的特殊时期。 二是过渡性。 回溯和梳理春秋的全部历史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很显然是中国由古典宗法社会逐渐递嬗为帝国专制社会、由贵族有限分权体制逐渐转型为君主高度集权体制的重要过渡阶段。

春秋战国指的是什么朝代

1、春秋战国指的是什么朝代\\u3000\\u30001、春秋时期。\\u3000\\u30002、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

春秋战国

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是东周的一个重要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战国(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于是向东扩展势力。 先是打败了三晋,割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 后又向西、南、北扩充疆土,到公元前四世纪末,其疆土之大与楚国接近。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 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公元前468年)、三家灭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战国(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 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 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春秋纷争参见:春秋春秋战国《春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 历史上通常将周平王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相同。 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 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国家,成了西方强国。 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 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 又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它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救卫\"。 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 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许和而罢。 以后,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 齐国称霸中原时,楚国向东扩充势力。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国力稍衰。 楚又向北发展。 齐国称霸时的盟国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家,这时都转而成了楚的盟国。 正当楚国想称霸中原之时,晋国勃兴起来。 晋文公回国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也想争当霸主。 晋文公以为是\"取威定霸\"的好机会,便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帜。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 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也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 晋楚争霸期间,齐秦两国雄踞东西。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

1、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2、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3、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战国是哪个朝代

春秋战国属于西周末期东周整个朝代,这是一个乱世。 春秋战国中\"春秋\"的来历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 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 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拓展:春秋战国时期的12个经典典故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11、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12、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

春秋战国历史简介_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人物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年代,诸侯争霸战乱不休最后被秦统一。那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名人谋臣有哪些?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是什么?秦国是如何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趣历史专题在此会为您详细介绍。 .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

\"春秋战国\"长达500年,都属于什么朝代,为何叫\"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长达500年,都属于什么朝代,为何叫春秋战国? 简单一点来说,春秋与战国虽然紧密相连,但它们却是两大历史阶段;春秋是春秋,战国是战国,它们分别为春秋时期、以及战国时期。 两者相同的是,不管是春秋时期,亦或者战国时期,其实都是属于同一个朝代,那就是周武王所建立的周朝。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 怎么划分的

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一个独立朝代,而是属于周朝的历史时期. 百家争鸣 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学派和思想家之间不同思想观点的表达和辩论.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 共经历了多少年.

春秋战国指的是什么朝代 春秋战国指的是哪个朝代

春秋战国主要指东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以公元770年到公元476年,大部分是东周的上半期。 秋春以后,也就是周王朝的下半叶,进入了七国争霸的时期,在之后西汉末年刘向主编的《战国策》中记述这一时期,因此大家称作东汉。 当时的春秋战国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因为当时的时代经历了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文学发展历程,也经历了诸侯并立带来的社会大动荡和大发展。 春秋时期阶段是在历史上的东周时期。 春秋时期分成春秋战国时期和春秋战国时代,分界点是在公元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刮分晋国为标示。 春秋战国时期,通称秋春,指公元770年-公元476年,是归属于东周的一个阶段。 春秋战国时代通称东汉,指公元475年-公元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是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各样改革创新,变法维新连接不断,而取得成功开展变法维新的我国则强劲起来,根据这类政冶转型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再度区划,东汉一名源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趋势,这类见解获得了其推动者的健全和填补。 在前403年以前产生的重特大历史大事件,有公元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403年三家分晋。 《史记》的见解因包含了以上关键的历史大事件而获得大部分听取意见。 而春秋战国时代的完毕是在秦统一(公元221年)。 03-13 1、元宵到,送你一个汤圆,幸福为主料,开心、浪漫、甜蜜、吉祥、健康、和睦是辅料,包裹一年的幸运,四季的平安,愿你吃出元宵的快乐。 2、时间过得快,忙里又忙外,刚刚过周一,又要过礼拜,才问春节好,又向十五迈,平时问候少,思念却常在,元宵佳节至,请受我一拜,愿你佳节吉祥愉快。 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关于辞退补偿的具体内容,目前无法准确提供,因为劳动法的具体规定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而调整。 然而,我可以根据现有的劳动法规和一些常见的劳动法原则,给出一些可能的一般性建议。 03-12 1、元宵灯:元宵节赏灯是传统的节日习俗,送元宵灯是很符合节日气氛的。 更有心可以买灯后挂上灯迷,以迷相送,也是很有雅兴和乐趣的礼品。 2、年画、挂历:元宵节为正月十五,一年之初。 送吉祥喜庆图案的台历、挂历也是很适合的。 也是一个很好额祝福。 03-11 1、汤圆DIY:体验汤圆的制作过程,大家一起动手,享受其乐融融的过程,带上一份亲手制作的汤圆回家。 2、元宵灯笼制作:从古代开始,元宵节点灯笼,猜灯迷一直是大家喜欢的活动,亲手制作一个各种寓意的灯笼吧。 3、彩绘团扇:团扇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手绘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吧。 03-08 元宵节主要是用来享受的,相信大家应该挺过闹元宵,这种庆祝的方式主要是跟家里人共同享受生活的意思,元宵节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十五,正好距离春节过去没多久,很多人还留在家中一起庆元宵。 其实这样的风俗习惯也是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元宵节闹元宵也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的传统。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由来和风俗!。 因为真皮座椅在长期的使用下,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褶皱,甚至变形也是有可能的。 03-07 长时间插着电源使用苹果手机充电器并不会直接导致损坏。

春秋战国前面是什么朝代(全部)

春秋战国前面是夏朝,商朝和西周,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春秋战国前面是夏朝,商朝和西周,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战国指的是什么朝代

1、春秋时期。 2、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 春秋战国指的是什么朝代 建造师公路实务、法规,专业知识扎实,讲义图文并茂,善于以生活实例讲解考点,通俗易懂;讲课针对性强,善于研究考试真题,探究出题思路,提高学员应试能力;课堂授课富有激情。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3、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4、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 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剧变时期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剧变时期 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始于公元前722年,终于公元前481年。 因此学者常称这一时期为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起点有不同说法,终点则为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这里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泛指公元前770至221年由东周至秦的这一转变时期,并以《史记·六国年表》起始的公元前475年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将这约550年时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段称为春秋时期,后一段称为战国时期。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地位日益衰落。 西周晚期在东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建立起来的郑国曾经是周王室的主要依靠力量,并且强盛一时。 当时北方的戎狄族时常侵犯中原诸邦,南方的楚逐渐兴起,吞并附近小邦,并且力图向中原扩展。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励精图治,齐国强大起来。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华夏诸侯,公元前679年与一些诸侯会盟于鄄(今山东鄄城县),开始称霸。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伐楚,与楚定盟而还。 一时对楚的北上起了抑制作用。 从齐桓公称霸起,进入了春秋中期,即大国争霸时期。 齐桓公死后,齐国一度内乱,虽不失为大国,但已失去霸主地位。 宋襄公曾经想作霸主,但失败了。 楚的势力更加强大,严重威胁中原各邦。 晋国从此成为中原霸主,历时约百年。 同时楚则称霸于南方,与晋争霸。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大败晋军于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势力伸入中原。 公元前557年,晋军再败楚军于湛阪(今河南平顶山市北)。 晋楚长期争霸,互有胜负,而成为它们争夺对象的中原郑、宋等国却受尽了战争与向霸主贡赋之苦。 东周初在关中建国的秦,大体与晋同时强盛起来,因为被晋挡住了东进的出路,只好称霸西戎,并与齐相对应,成为仅次于晋楚的东西二大国。 从此进入春秋时代的晚期。 这一时期,晋国内部卿大夫势力扩大,互相争夺,公室地位削弱。 楚国也因东方的吴国(都于今江苏苏州)兴起而受到了严重牵制和打击。 公元前506年,吴大举攻楚,陷楚都。 后来吴虽退去,楚国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表面屈服于吴,实际上准备复仇。 公元前482年,夫差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迫使晋人让出盟主地位。 可是就在这时,越人已经从后方乘虚攻入吴都。 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夫差自杀。 勾践亦曾北上争霸中原,但是越的霸权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衰落了。 春秋时期少数大国争霸的局面结束,代之而起的是战国七雄间的剧烈斗争。 至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又被周王命为诸侯,正式成为三个独立国。 公元前391年,齐国国君(姜姓)已被田氏迁于海岛;公元前386年,田和又被周王命为齐君。 齐、楚、燕、秦、韩、赵、魏成为战国七雄,其他十几个小国则渐趋衰亡。 周王实际上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国君主;承认韩、赵、魏三家与齐田氏为诸侯,是周君以王的身份做的最后一批官样文章。 以后的战国群雄中就很少有人再来打尊周王的旗帜,与春秋时期的霸主们以尊王为号召的情况大不相同了。 在战国初期,魏在七国之中最为强盛。 魏国第一代君主文侯以子夏、段木干等儒者为师,以法家李悝为相,以军事家吴起为将,还任用西门豹等贤能之士。 李悝实行改革,一面用种种措施促进农业生产,一面废除世禄制度,不以出身而按能力用人。 因此,当时魏国富强,曾几次打败秦国,占有了西河(今陕西北洛水以东、黄河以西地区)。 改革持续了约20年,秦国由原先的落后并较弱的国家一变而为强国。 与西方秦国兴起同时,在东方,齐威王也任用贤能,整顿吏治,广招学者,使齐国强盛起来。 在南方的大国楚国,楚悼王曾任用从魏到楚的吴起(公元前382年)为令尹(即丞相),实行废除贵族某些特权、撤销烦冗的官职、加强军事训练等改革。 从商鞅改革起,可说战国时代开始进入了中期。 战国中期是各国内部变化迅速的时期,也是七雄进行殊死搏斗的时期。 原来强盛一时的魏国,到这时东面一再败于齐国,西面屡次受到秦的攻击以致失去西河之地,南面也曾受挫于楚。 魏失去原来的优势,秦却迅速强大起来。 秦继续向东扩展,使东方各国,首先是韩、魏、赵受到严重的威胁。 魏曾想联合齐国抗秦,没有成功。 秦又向南扩展,灭了蜀巴,并夺取楚占的汉中。 楚与齐原曾有联盟关系,但受到秦的离间而绝齐亲秦,结果导致大败。 以后,东方各国又曾再三合谋攻秦,但都因相互间矛盾、冲突不已,很容易就被秦瓦解了。 齐与燕距离秦国远,初未受到秦的直接打击。 可是其间齐曾利用燕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位的机会,一度出兵攻占燕国(公元前314年),大掠而归;以后(公元前284年)燕又攻齐,下70余城,齐在莒与即墨二城守了五年,才将燕军逐出齐境。 秦利用东方各国的矛盾,不断东进。 原来还可以和秦较量一下的齐、楚两大国严重削弱,秦国独强之势已成。 楚都东迁,可说是战国晚期的开始。

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

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春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变革时期,以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衰落和诸侯国的兴起为特征。春秋时期以《春秋》一书得名,该书是鲁国史官记录的编年史。战国时期则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这一时期以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和政治斗争为特点,最终以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而结束。战国时期也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和文化发展,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

春秋战国主要指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春秋战国主要指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五霸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查看全文

春秋战国历史

内容提示: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时期分界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为战国始年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秘古国,3次亡国2次复国,史记却没有单独列传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秘古国,3次亡国2次复国,史记却没有单独列传 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很强。 尽管被灭国三次,但是它都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了,最终实现两次复国。 最辉煌的时候,这个国家曾和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国家举行五国相王。 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中却没有这个国家的列传

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分别指哪个时期?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

春秋战国

一旦商品出现跨地域、跨时间交易,就开始需要中间人来进行操作。 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经商者的记录,有名的商人有帮助越王灭吴的大夫范蠡,\"奇货可居\"的秦国宰相吕不韦等。 这些最投资心态投资者越南数字化便利店智能化新能源汽车航空业国航教授们,一起讨论一个\'基本法\',用于集合一下大家发散的思维,几上几下的讨论,不知不觉中\'春秋战国\'就无声无息了,人大的教授厉害,怎么就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了呢从此,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华为企精准投喂的信息年代,还能出新的经典吗本概念,都是历久弥新的。 哲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根本问题,又有几个不是在希腊罗马时代(或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提出来过的呢举例来说,从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尽管经济的技术似乎进步很快,但是面对中国人最爱的挖野菜,可能真的有毒香椿是古代的珍贵贡品。 有的野菜,还被赋予了一些文化意义,挖野菜更很多文人墨客交友聚会的活动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鲁国高等学府泮宫学习的学子,学业之余会到旁边的泮水采摘水芹,《诗经·鲁颂·泮水》曰:\"思胡萝卜番薯洋芋,我们餐桌上那些\"外来户\"\"等各大\"家族\"。 \"胡\":早期大户两汉、两晋直至隋唐,从陆路引入的作物种类,多数用\"胡\"字标明。 春秋战国时代,中原诸侯并称诸夏与中国,以与周边各族对举,非我族类的\"胡\",这时便已出现。 两汉时期,\"胡\"可是,在其他文明中,商业的社会价值未必得到肯定,追逐\"利润\"的商人可能还是遭到指责。 在中国,经过春秋战国树立儒家后,抑商文化逐步形成,并在公元4世纪秦国的商鞅变法中成为王政:\"夫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三国里的\"南蛮\",后来去了哪里。 所以在楚的治理下,长江中游的两湖区域逐渐同化为中原华夏民族。 其余吴、越、巴、蜀4个国家,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出了强大的地方势力,有着不弱于中原诸侯的力量,但始终被视为是异族。 虽然中原高阶诸侯国畏惧时常冲突,随机选课制度运转下,我无法次次幸运,每节课都选中自己喜欢的老师。 我有时觉得自己仿佛身处春秋战国,感受着\"大争之世,百家争鸣\"的氛围,好在我不反感老师间的观点互斥,认为学习是兼收并蓄的过程,全尔斯把公元前800年到200年称为轴心时代。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和精神领袖,包括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孟老庄,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希伯来传统中古代衙门,真能用一张抽象画抓到逃犯君。 来源/电视剧《昭君出塞》截图古代\"通缉\"极简史汉代的\"通缉抓逃\"系统就已如此完善。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通缉令的雏形,而用以表明抓逃之义的\"及\"字,更标志着古人解决社会冲突观念的形成。 \"及新文化\"的代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日本封建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三据说《雪中悍刀行》行文背景年代设定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正是处在由奴隶制转化到封建制的过渡时期。 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生活。 春秋战国以来,王陵逐渐树立起高大的封土,至秦汉时期,帝陵更成为关中平原上最醒目的地标。 经过春秋战国的大动荡到汉王朝建立,\"通语\"是汉代及以后几个朝代的汉民族共同语,一直沿用到元代。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合起来是什么朝代?

东周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合起来是东周朝代。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朝代

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 建立中

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 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故事

春秋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春秋: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2、战国: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1、烽火戏诸侯严格来说,这个不算春秋时期的故事,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